近日,地理科学学院教师丛金鑫在《Catena》SCI一区和《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SCI二区分别发表论文《Effects of land reclamation on peatland carbon stability in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over the last century》和《Historical Variation in Carbon Fractions in Permafrost Peatland and Its Effects on Peatland Carbon Pool》,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泥炭地历史时期碳库稳定性演变规律。
《Catena》和《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期刊是地球表面过程与土壤科学领域的世界级顶级期刊,重点关注土壤科学、水文和地貌学等多学科领域。2024年按JCI指标学科分区, 在SOIL SCIENCE领域排名第5(前10%)和第15(前30%)。
泥炭地是一类有泥炭累积的沼泽湿地,尽管泥炭地仅占全球陆地面积3%,但约有550Pg碳储存在泥炭地土壤碳库中,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0%。论文分别以大兴安岭宏图泥炭地和三江平原申家店泥炭地为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垦殖活动影响下泥炭地历史时期碳库稳定性演变展开探讨。
吉林地区泥炭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丛金鑫的论文研究为了解长白山地区泥炭地碳库演变提供了对比案例。基于东北地区典型泥炭地的研究,该论文也丰富了吉林地区土壤碳库的研究手段。丛金鑫长期从事湿地泥炭地研究,入职半年来相继发表两篇泥炭地碳库稳定性演变高水平论文,有效提升了地理科学学院的科研实力,促进了跨校合作与泥炭地学交叉学科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ldr.5497